折腾MCP
二十八
这些年用过的笔记软件
北京行之DTCC
中学毕业十年
今早醒来突然想起今年我已中学毕业十年,那些曾以为刻骨铭心的人和事,如今大多已经模糊不堪。“时光真疯狂,我一路执迷与匆忙。依稀悲伤,来不及遗忘,只有待风将她埋葬。”这十年里,除了四年的大学生涯,后面的六年就是在劳碌奔波中匆匆而过,没什么目标,也不敢停歇。
屯书
初读《悉达多》与弃读《忏悔录》
个人发展路线的选择
二刷《穆斯林的葬礼》
安装Linux作为个人桌面系统
往事冥微梦一般
二月小记
过年小记
西湖行
心血来潮走一趟西湖,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观《我们一起摇太阳》
电影《我们一起 摇太阳》的一些观后感
体检
2025年个人计划
2024年个人小结
恶之理
性格测试
缓缓
缓缓走过这一段小路
暂且放下心中无尽的杂念
缓缓欣赏路边的花花草草
尽管叫不出它 们的名字
如果还无法平静
试试去回忆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光
走一段路,怀念一段往事
想一个人,山花烂漫的样子
算命
关于网暴的一些想法
二十七
太匆匆,浑浑噩噩,光阴虚掷27载。既没立业,也没成家。想要生如夏花般绚烂,但更像是浮萍,随波逐流,朝生暮死。每天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曾停歇,也不敢停歇,可笑啊,兜兜转转还是在原地踏步。
人生按5年规划的话,我从学校出来至今已经5年了。除了参加工作头两年学了半点够吃饭的技能,后面三年基本都是在吃老本。偶尔学学,但学的不多;想摆烂,又没底气彻底摆烂。以前还有点梦想,现在都完全忘了,估计也没实现。当初什么都想做,如今什么都没做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我吧。
5年就学了一星半点东西,没涨多少知识,也没涨多少阅历,就实实在在涨了年龄和体重。如今回想,大多数时候是在浪费时间,要么在看快餐小说,要么在看快餐视频,亦或是打游戏想到哪玩到哪。但凡其中一份时间用来干计划中的事,估计半年就能干完优先级最高的一部分计划。
后悔再多,也只能惭愧地给这5年画个句号。该接受的接受,该放下的放下。祝自己生日快乐,希望下一个5年能更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在32岁的时候,给自己更满意的答卷。当然,当下更希望自己能完成大部分的今年计划,承上启下过好这一年。
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一本读起来磕磕绊绊的经济学通识书,一部分是因为对经济学不熟,另一方面是因为和我印象中高中学的经济学貌似有些差别。从个体和部分群体的角度来看,书中讲的知识点也很有道理,但从我个人角度和消费者角度来看,总怀疑作者是不是在偏向经济寡头和大资本家。作者多数是在倡导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但资本赚了那么多钱,生产了那么多东西,消费者都能按资本利益最大化的价格来消费吗?
还有个奇怪的点,为什么经常都是拿政府管制的缺点来说明市场经济的优点,但很少举例市场经济的缺点来说明政府管制的优点。难道市场经济全是优点,没有缺点;政府管制 全是缺点,没有一点优点?
这本书看了快三个月了,仍然还有三分之一没看。是我经济学知识太过薄弱,没什么系统的观点和说辞来反驳。
焦虑
仔细想来,大概是从2022年开始,我就陷入了一种越追赶越焦虑、越焦虑越追赶的状态。一路追赶,不敢停歇。
k8s云原生、Selenium自动化测试、Go开发,这两年内,我主要就学了这三样东西。然后还有kafka、doris、postgres,以及最近在捣鼓的LLM等等,学了,但没投入太多时间。工作上要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招聘岗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大环境不行,行业不景气,为了60%满意度的工作,只好付出140%的时间。
不得不承认,我的学习能力一直都不太行。花了那么多时间,也就学了个鸟样。本来预计是学习半小时,练习半小时;事实往往是学习一小时,练习一小时。规划的时间内完不成,就熬夜熬到心力憔悴。夜越来越深,心越来越焦虑。
今天是2024年的6月30日,年已经过去一半了。过去的半年里,也没做成什么;未来的半年里,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一路追赶,一路随波逐流,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破碎往事
玩《苍之彼方的四重奏》的时候想到个问题。有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困顿于过去,总是在想过去有多少遗憾,过去的自己当时应该怎样……想过去想的太多,以至于忘了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
当时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认为要尽快摆脱这种状态,所以扔了很多旧物,避免看到后触发回想。
可能扔得太多了,记忆找不到可以跳跃的落脚点,对于过去的人和事都渐渐模糊,也忘了过去的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说是梦想。渐渐地活在了当下,苟且、苟且、还是苟且吧……当下苟且太多,以至于忘了自己想做什么。
往事破碎凋零,忘了过去的人,还记得自己吗?
公交车印 象
印象中以前的公交车都很拥挤。小时候周六周日跟着妈妈上班坐公交要挤,初中跟同桌放学赛跑去赶第一班公交;高中周末坐3小时公交从家到学校;大学时候从火车站出来要坐一小时公交从市西北到市东郊区。。人总是很满,熙熙攘攘,车厢充斥着各种味道。
18年到南京实习的时候,发现南京的公交车都比较空。在南京搭上人生第一趟地铁,给公司跑腿,送材料到鼓楼区。地铁上的人倒是多得很。
现在合肥的公交车也空的很,有时候一路只有我和司机师傅。说不上怀念。只是坐在空荡荡的车厢里,在城市的夜色中穿梭,多少有点寂寞萧条。
猴头菇饼干
前几天听同事说买江中猴姑的米稀当早饭,当时我就突然想到了猴头菇饼干。印象中有谁说喜欢吃猴头菇饼干,但这几天怎么想都想不起来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时候说的,是在哪个地方说的。
也许是杂事太多,也许是岁月见长人健忘。有的人忘记了声音,有的人忘记了样貌;有的人只剩下名字,有的人已经彻底消失。有的人和事总在莫名其妙的时候从记忆里莫名冒出来,拼命回想却又了无痕迹。可能欢笑,可能痛苦,可能希冀,可能遗憾。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读《功利主义》
读一本哲学学术专著,感觉比读一本全篇公式的算法导论还难。篇幅虽短,只有80页,但感觉比一本新华字典还厚。一晃神跳了两三行,读起来就有点混乱了。
之所以看《功利主义》,是因为罗翔老师经常提到这本书。老实讲,简单看一遍没收获太多东西。几乎每一段话都要深度思索一遍,然后根据上下文的逻辑串起来再想一遍。看算法导论都没这么头昏脑胀过。
一开始准备摘抄点东西,读着读着 发现很多句子单独摘出来会有点莫名其妙,想要逻辑通顺的话,几乎得把整段话摘抄出来,但我又实在懒得打字。。。只好直接在书上划线随记了。
天赋
近期逛知乎看不到不少关于天赋的问题,比如"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数学天赋"、"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的天赋"、"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有没有xx天赋"、"突然想写网文了, 怎么判断是否有天赋"……大部分问题其实我都没点进去看,因为我认为这类问题背后考虑的其实是能否尽快掌握某样东西、能否凭借所谓的"天赋"尽快成功;或者把天赋当借口,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老天不喂饭。尽快成功,取得功名利禄,至于发挥"天赋"做出点什么进步,可能并不在乎。而对于失败,也可以很轻松的说道"反正我不是这块料"。
我不是否认天赋,在我的经历中,也的确遇到过很多学习能力非常强的人,我只是认为,不要把什么全部托付到天赋上,也不要被什么天赋所限制。
个人认为,天赋只是影响做事的效率和极限,而不是影响 能不能做。不管能做多少,感兴趣就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读《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的这本《复活》在书柜放了很久了,印象中是大学时候在学校的一个打折书摊买的,但当时读了个开头就暂停了。当时觉得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为了女主人公马斯洛娃放弃优渥的贵族生活,实在有点"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狗血既视感。
如此名著,怎么会像我想的那样肤浅。涅赫柳多夫在为马斯洛娃四处奔走的过程中,发现以往自己从没注意到社会细节。贫民艰难困窘的生活,富人奢靡而又花天酒地,官吏自私自利的冷漠嘴脸……涅赫柳多夫拯救了自己和马斯洛娃的灵魂,谁来拯救这个社会呢?
45.5万字,500多页的篇幅,不可谓不长,可惜结尾还是觉得有点仓促,乃至莫名其妙。宗教的道德约束的确有一定作用,但似乎不足以解决那么多的社会矛盾。涅赫柳多夫在《新约》中找到了"宽恕"这一答案,其描述和孔子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异曲同工。世界各地的先贤在 几千年前似乎都说过这种话,但为什么几千年来还是纷争不断。即便如今这个现代"文明"世界,也未必人人都能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统计局许副局长的何不食肉糜、周公子的"家族传承吾辈责"、北极鲶鱼的韭菜论……《复活》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写的,看来那些上层阶级也没什么变化。连法律都约束不住这些达官贵人,靠道德标准有用吗。
年初计划是多读经典名著,不要再看一些虚无缥缈的小说。而名著之所以经典,是因为里面的思想、价值观历久弥新。但让人痛苦的也是这个"历久弥新",因为读完后可能会发现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糟糕的问题还是存在,那些反省和体悟竟然还是如此有用。
读《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读骑士小说读出了癔症,发疯了要外出寻险,希冀找回属于骑士的黄金年代。曾几何时,我也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看各种网文,整天幻想着怪力乱神。只是现实压力太大,早晨一醒来,还是得想法垫饱肚子。
年初订计划的时候没想到《堂吉诃 德》的篇幅还挺长,上下卷加起来有一百多章。刚开始看的时候,实在觉得堂吉诃德的行径太过滑稽,像是在看一个精神病,颇为浪费时间。但既然计划已定,抽空读一读,大概花了一个月多点也就看完了。回过头来想想,《堂吉诃德》的行文还是非常流畅的,虽然篇幅长,但没什么啰嗦的地方,故事衔接都很连贯自然。一本好书大概就是这样,暂且不论什么意义,能表达通顺应该是对一本书的基本要求。
回归书籍内容,堂吉诃德本人除了在骑士方面颇为痴癫,大部分时候还是个不错的人。只是他所追寻的黄金骑士时代,已经为时代抛弃。他所追寻的骑士道,也不是什么良善之道,比如任性放走刑犯、要求桑乔为压根没见过的心上人受三千多鞭笞。继承传统,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结合现实社会,让传统道德更加完善。
冬去春来
晚饭后出去溜达了一圈,到以前常去的湖边走走。行道树还是光秃秃的,湖边的树有些已经开始冒绿芽。最讨厌的冬天终于要暂时退场了。
湖边这条路我 走过很多次,不过都是晚饭后才过来。因为夜黑看不清,所以通常都漫无目的,感觉该回去的时候就回去。虽然今天还有点事要处理,但还是想花点时间散散心。漫无目的地走着,漫无目的地活着。每年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些计划,有些事项也完成了,但没有什么满足感,也没什么成就感,只是觉得该做点什么。无聊便努力,努力而又毫无目的。
冬天一遍遍来,路一遍又一遍地走,这大概就是平凡人的人生吧。
尘归尘土归土
今天回老家奔丧。路上姐姐说晚辈不能哭,所以我一直没去回忆相关的人和事。只是看到了熟悉的事物,再想起物是人非,斯人已逝,记忆中的印象就会不断翻腾。成年人的克制大概就是如此吧,强行去想一些无聊的事情,不要把情绪挂在脸上。
新冠貌似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这次的肺炎还是在提醒着我们,瘟神并未远去。人是如此坚强,天天996、PUA洗礼、久坐不动、垃圾食品都能勉强活着。人又是如此脆弱,几副药就能治好的病也能导致死亡。
先是烧掉衣物,再是烧掉肉体, 最后埋到土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今尘归尘,土归土。问苍天此生何必?
既然还活着,那就好好活着。既然什么都不会留下,那就尽量活得开心点吧。
2024年个人计划
前言
吸取2023年计划的教训,计划列好后就不要动了,如果有多的,应当另行补充,而不是修改计划列表。如果怕忘记,多余的可以写到“进行项”。
按计划执行不是为了卷给别人看,而是为了知道自己的时间都去哪了。我不想浪费时间去做那些临时起意或没条理的事情,东打一耙,西捣一茬,往往什么都没做成。我不介意浪费时间玩游戏、出门闲逛等各种形式虚度光阴,只要是我计划和预料的。我也没想着去成就什么非凡伟业,只是想做成点什么,哪怕只是很小的事情。世如潮水,我只是不想迷失自己,总得做点什么,去寻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