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社会信念和判断

前言

本章探索的是我们如何感知、判断和解释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的期待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力。

社会知觉和信念的建构程度:

  • 通过我们自己的假设过滤之后,对时间进行感知和回忆。
  • 依靠我们的直觉、内隐规则以及心情,对事件进行判断,其中内隐规则引导我们快速地进行判断。
  • 解释事件时,有时归因于情境,有时归因于个人。
  • 期望某些事件的发生,有时会使这些事件更有可能发生。

社会世界的感知

  • 我们的先入之见会强烈地影响我们对事件得解释和记忆。在许多被称为启动的现象中,人们事前的判断会强烈影响他们知觉和解释信息的方式。
  • 其他一些试验在给被试提供信息之后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植入判断或错误信念。这些试验揭示出,正如事前判断会扭曲我们的知觉和解释一样,事后判断也会扭曲我们的回忆。
  • 我们的记忆系统并不是一个可以储藏过去的事实的地方。我们的记忆,事实上是在我们进行回忆时重构的,它受到所持态度的严重影响时,并通过当前情感进行检索。

概念:

  • 具身认知:人类的高级认知过程(如判断、记忆、情绪、道德推理)。换句话说:我们不是用“抽象符号”思考,而是用“身体经验”思考。
    • 例:与手热的人握手更可能给人感觉热情和友善。
  • 自发性特质转移:当我们说某人的好话或者坏话时,人们会试图将那些特质和我们联系在一起。
  • 信念固着:即使支撑某个信念的证据已被彻底否定或证伪,人们仍然坚持持有该信念的现象。换句话说,信念一旦形成,就具有惊人的“黏性”——它不会因为反面证据的出现而轻易消失。其为人类理性局限性的重要例证,也是理解偏见、政治极化、伪科学传播和人际冲突的核心机制之一。
    • 纠正方法:解释相反的观点。(作者说这是唯一的方法,我想到一个可能有用的办法:解释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观点,这样可能避免先入观点的影响,但可能出现先射箭后画靶的问题。)
  • 反事实思维:人们在头脑中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如果……就……”式的假设性重构,想象“事情本可以如何不同”。

社会世界的判断

  • 我们在自动、有效和直觉思维方面拥有很强的能力。我们的认知效率尽管在通常情况下适应良好,但偶尔也会以出错为代价。由于一般情况下我们意识不到这些进入我们头脑中的错误,所以对我们形成和维持错误观念的途径进行鉴别这件事就显得非常实用了。
  • 首先,我们经常高估自己的判断。这种过度自信现象部分来源于我们更容易描绘自己正确而非错误的缘由。另外,人们更有可能去寻找那些支持而非否定自己信念的信息。
  • 其次,当别人给我们提供很有说服力的轶闻,甚至毫无价值的信息时,我们经常会忽视有用的基准信息。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更容易回忆起生动的信息。
  • 第三,我们经常在相关错觉和个人控制之间摇摆。在不存在相关的地方知觉到相关(错觉相关)和认为自己可以预测并控制随机事件(控制错觉)是那么的诱人。
  • 最后,情绪会影响判断。好的和坏的情绪会激起个体对与之相关的经历的回忆。情绪会给我们对当前经历的解释着色。通过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情绪还会影响我们做判断时思考的深度和效率。

社会世界的解释

  • 归因理论包括我们怎样解释行为。错误的归因是指,将某一行为的发生归结于错误的方面,这种错误归因是性骚扰产生的重要原因,因为那些有权力的人容易将他人善意的行为理解为性暗示。
  • 通常我们都会做出合乎情理的归因,然而,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却常犯基本归因错误。我们会把他人的行为更多地归结为内在的特质和态度,而很少考虑环境的影响限制,即使它们是很显著的。如果一个气球的运动是由我们看不见的风的推动所造成的,我们不会认为它是有内在动力的。但人不是无生命的物体,因此当一个人在活动时,我们通常轻视环境的作用而集中考虑内在的动力。我们会犯这种归因错误,部分原因是当我们观察某个人的表现时,那个人就是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相对是不可见的。但当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时,我们的注意力通常是放在需要做出反应的情境上,这个时候,情境就是可见的了,因此我们会对环境的影响更加敏感。

名词解释:

  • 基本归因错误: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过度强调其内在特质(如性格、能力、动机)。简单说,就是“看别人做事,总怪他本人;看自己做事,总怪环境”。

社会期望的影响

  • 我们的信念有时会产生重要的作用。通常,我们对别人的信念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但是对研究者偏见和教师期望的研究显示,认为某些人的能力超常(或不足)的错误信念会引导教师和研究者给予那些人特别的关照。这可能会引发他们做出更出色(或平庸)的表现,并且因此看起来似乎会确证一个实际上错误的假定。
  • 与此相类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获得对自己期望的行为确证。告诉自己即将与之见面的某个人是聪明有吸引力的,那么最后我们对这个人所留下的印象很可能是那些聪明和有吸引力的东西。

名词解释:

  • 自我实现预言:信念能够导向自我实现。
  • 行为确证:一旦形成错误的社会信念,就可能引发他人做出某些行为反应以支持这些信念。

社会信念和判断的结论

  • 对社会信念和判断的研究揭示了:我们是怎样形成和维持信念的,这些信念通常对我们有益,但有时会令我们误入歧途。所以能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的社会心理学既关注社会思维的优势,又看到其不足。
  • 对待生活的态度: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被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