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
书籍信息
- 标题:枪炮、病菌与钢铁
- 副标题:人类社会的命运
- 作者:Jared Diamond
- 译者:王道还、廖月娟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 ISBN:9787521736816
第一部分: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
第1章:人类社会的起跑点
探讨人类起源与早期迁徙,指出所有人类祖先均源自非洲,但不同大陆的生态条件影响了后续发展。例如,澳大利亚和美洲的大型动物因人类突然入侵而灭绝,导 致可驯化动物资源匮乏,而欧亚大陆的动物因与人类长期共存而幸存,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第2章:历史的自然实验
以波利尼西亚群岛为案例,分析地理环境对社会形态的影响。例如,查塔姆群岛的寒冷气候迫使莫里奥里人回归狩猎采集,而新西兰的毛利人因农业发达形成复杂社会,最终征服前者。地理因素(气候、资源、面积等)直接塑造了政治结构和技术水平。
第3章:卡哈马卡的冲突
通过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的案例(168人战胜8万军队),揭示直接原因:枪炮、钢铁武器、马匹、病菌和航海技术。但更深层原因是欧亚大陆的农业发展积累,支撑了技术、军事和政治组织的优势。
第二部分:食物生产的兴起与扩散
第4章:农民的力量
农业是文明的基础,粮食盈余支持社会分工(工匠、士兵 、官僚),推动技术、文字和集权国家的发展。欧亚大陆因丰富的可驯化动植物(如小麦、牛、马)率先进入农业社会。
第5章:历史上的有与无
对比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起始条件,强调驯化物种的可用性差异。例如,美洲缺乏大型可驯化动物,导致农业效率低下。
第6章:下田好,还是打猎好?
分析人类从狩猎采集转向农业的驱动力,包括人口压力、资源竞争等。农业虽增加疾病风险,但能养活更多人口,最终取代其他生存方式。
第7章:杏仁的前世今生
以植物驯化为例,说明人类通过无意识选择改造物种(如野生杏仁的毒性被筛选为可食用),强调驯化是长期试错的结果。
第8章:是苹果的问题,还是印第安人的问题?
反驳“族群能力差异论”,指出美洲未能驯化某些植物(如苹果)是因缺乏野生适驯化品种,而非土著智力不足。
第9章:斑马、不幸福的婚姻与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动物驯化需满足多个条件(如温顺、群居),非洲斑马因难以驯化未被利用,而欧亚大陆的马、牛则成为关键资源,印证“成功需要所有条件,失败只需一个缺陷”。
第10章:大陆轴线——历史的伏笔
欧亚大陆的东西轴线促进农业技术横向传播(相似气候带),美洲的南北轴线因气候差异阻碍传播,导致社会发展滞后。